25日
2022年05月
从4月至今,短短2个月内,欧盟食品和饲料类快速预警系统(简称RASFF)已6次通报增塑剂迁移风险,其中4例为非邻苯类增塑剂,通报情况详见表1。
表1 2022年4月建议书更新情况汇总表
由表1可知,被通报的非邻苯类增塑剂为环氧大豆油(ESBO)、癸二酸二正丁酯(DBS)、聚己二酸酯、2-(乙烯基氧)-1,2,3-丙三羧酸三丁基酯(ATBC)和己二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A)。查询近两年RASFF通报,上榜的非邻苯类增塑剂还有1,4-苯二羧酸二(2-乙基己基)酯(DOTP)。
尽管这些非邻苯类增塑剂大多因毒性更低而被广泛使用,但随着其使用范围和使用量的增加,其合规性风险逐渐显现。不同国家对这些非邻苯类增塑剂也有相关管控要求,详见下表2。
表2 各国对通报中的非邻苯增塑剂类物质管控要求
除法规管控外,增塑剂类物质的风险研究也在持续开展。2022年5月12日,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发布两份文件《对拟与食品接触的材料及制品中可能用作增塑剂的邻苯二甲酸盐、结构类似物和替代物质进行风险评估的识别和优先排序》(科学意见)和《作为拟与食品接触的材料及制品中可能用作增塑剂的邻苯二甲酸盐、结构类似物和替代物质风险评估的暴露评估程序》(技术报告)列出了待评估的增塑剂清单和评估计划,而上述被通报的物质均列于待优先评估的增塑剂清单中。
文件还指出,根据欧盟委员会对相关利益方的调查及成员国的监控结果,清单中的非邻苯类增塑剂已很大程度取代了先前常用的5种邻苯类增塑剂(DBP、BBP、DEHP、DINP和DIDP),其应用不仅在塑料中,橡胶中也有诸多涉及。
随着监管的重视、安全评估的不断深入,非邻苯类增塑剂的安全合规性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安通技术提醒相关企业:
及时关注各国法规要求,根据各国授权范围和使用限制选择不同的增塑剂,特别关注我国GB 9685对其使用范围和使用量的限制,避免超范围使用。同时在达到预期效果的前提下尽量降低使用量。
非邻苯类多为亲脂类物质,建议重点关注产品在接触含油脂食品接触时的合规性,必要时可限定接触的食品类别、接触时间、接触温度,控制迁移风险。
同时使用多种非邻苯类增塑剂的产品,建议严格落实产品上市前的符合性测试。由各国法规管控要求可知,虽然目前各国对于上述非邻苯物质的限量要求和允许添加量还是较为宽松的,但考虑到多种增塑剂共用是行业目前存在的普遍现象,当他们同时存在迁移时会极大地增加不合规风险,因为GB 9685和欧盟均设置了组限量。
安通技术基于多年在食品接触材料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及检测大数据分析结果,并结合行业需求,目前已开发了包括上述被通报5种物质在内的、行业应用较多的近20种非邻苯类增塑剂的检测方法,可满足塑料和橡胶等材料及制品的合规评价和风险筛查需要。
《对拟与食品接触的材料及制品中可能用作增塑剂的邻苯二甲酸盐、结构类似物和替代物质进行风险评估的识别和优先排序》(科学意见)https://efsa.onlinelibrary.wiley.com/doi/epdf/10.2903/j.efsa.2022.7231
《作为拟与食品接触的材料及制品中可能用作增塑剂的邻苯二甲酸盐、结构类似物和替代物质风险评估的暴露评估程序》(技术报告)https://efsa.onlinelibrary.wiley.com/doi/epdf/10.2903/sp.efsa.2022.EN-7288
文章来源:国家食品接触材料检测重点实验室(常州DPTC-FCM)
0 评论